走着走着,你就找到反观自己生活的镜子了 | 史蒂夫说每周通讯 #100

2023/08/24 07:51

见信好,

不知不觉的我们的newsletter就写到第100期了。时不时会遇到一些朋友告诉我他们有订阅,也很喜欢分享的内容。作为一个互动性不那么强的信息分享机制,大家一直以一种很松散的方式相互连接着。不过连接本来也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每个人的信息摄入,是media diet的健康程度(感谢方可成老师在这方面的启发)。

我希望我们的分享有帮助你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拓宽你对世界的认识。上周我去伊朗旅行了一趟,第一次去到这样一个如此不同的国家,感触和收获非常丰富。我想在信息摄入的层面也是如此,我们都需要很不同的,很高品质的内容。这个意义上,我们的newsletter也像是个旅行团,带着大家到处走,走着走着,你就找到反观自己生活的镜子了。

今天的信没有内容分享,而是我邀请了newsletter内容推荐群里的朋友们给大家写了一些话。

【来自凉意】
大家好我是凉意,不知不觉《Steve说newsletter》来到第100期了。

记得在我长大的时候,老师会说21世纪是信息时代。那时候的我天真地以为,信息越多越好。后来修过传播学后才知道,与“信息”相对应还有一个概念叫“噪音”。就像我们在大排档,如果是在很多人一起说话的大厅,那么彼此聊天就很吃力,甚至会最终完全用喊的也听不到彼此的声音——因为噪音太大了。所以,信息和噪音加起来,叫信噪比。然而,什么是有效信息,什么是噪音,并不是一目了然的,它是一个主观认知的过程。你可能觉得爸妈刷一晚上的那些短视频是“噪音”,爸妈也觉得你一直听的播客是“噪音”。但无论怎么主观,我想有一件事可以定义有效信息——那就是让人深入思考,思考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思考我们能如何更好地共存,思考我们能怎样成为更好的个体和命运共同体。所以,每一次给《Steve说newsletter》转文章或加上述评的时候,我都是带着前面说到的这种心态——我们能不能透过这样看似简单的动作,去创造一个信噪比高一点的地方?

我想感谢Steve开启的这个方法,因为如果要我自己去独立运作一份这样的刊物,除了负担太重,还会彻底地改变我的角色和工作重心。我将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充分地钻研和组织自己热爱的非暴力沟通教育和亲密关系教育工作,以及播客。透过给《Steve说newsletter》“搭把手”,能把自己的“认知盈余”释放给一个丰俭由人的容器,和一群心理/文艺专业工作者一起共创,和素未谋面的无数个你构成这样书信往来,这是一种对我来说很有自豪感和意义感的关系。

必须承认的一点是,虽然Newsletter承载很多理想和价值观,但目前它依然处于非常弱势的媒介地位。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的环境里,它更像是一种基于理想主义的逆行。它能不能坚持到每一个人都重视自己的信息摄入成分选择,就像厌倦了垃圾食品懂得选择营养食物那样,现在还不好说。我们可以勇敢地看见和承认这份逆流而上的艰难。或许某一天,我们能拥有一种新的媒介,它兼具了社交媒体的爆发式传播特性,又有很高的信噪比,能给我们的社会和交互带来良性的互动,而非愤怒和无力的循环。但我不想干等,就像《等待戈多》,等不来的,要自己去行动和创造。至少在意义被彻底消解之前,在语言彻底腐化堕落之前,在人心彻底走向虚无和疏离之前,在社会彻底坠入躁郁之前,找一些地方去安放这份坚守的种子。

最后,谢谢你订阅《Steve说newsletter》,一起阅读和成长。憧憬下一个100封。让我们在200封的时候,再来回看现在的心意种种。回见。

【来自叶壮】
大家好我是叶壮,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一百期里面,我出现了几次,但有一点我是自信的:给大家推荐的,都是我自己深度体验过,并且从某个角度真正推崇的。我不知道我推荐的这些内容有多少击中过你的“甜蜜点”,如果真的觉得有意思,欢迎通过steve反馈给我。

【来自小老虎】
大家好我是小老虎,我和大家一样也是“史蒂夫说每周通讯”的读者,这里也是我的又一只耳朵。我是一个说唱歌手,相比说,我更喜欢听,听不同的声音。感谢此处的各位。

【来自王喆辰】
大家好我是王喆辰,很高兴通过Steve说与大家产生联结,每周通讯是我们在日渐信息茧房和娱乐至上的世界里,为数不多地分享不同声音和深度思考的地方,祝愿大家时刻保持清醒和积极,继续支持Steve说,不要把世界拱手让给自己讨厌的、那些没营养的频道和声音。

《不要对快乐感到羞耻》
https://mp.weixin.qq.com/s/2FwDL387tk8M1eM6i5dM8g

虽然刚说了不要追求娱乐至上,但是反过来,也不要对快乐感到羞耻。我最近读到的这篇文章,令我非常有共鸣。在一个优绩主义的社会里,大家以忙碌为荣,一旦闲下来了,就总觉得心里发慌,担心自己在浪费生命。事实上,这种(不必要的)羞耻感,意味着你也被优绩主义洗脑了,快乐和闲暇,是重要的、也是人生的必需品。

【来自卢美妏】
大家好,我是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咨询师卢美妏。不知不觉,疫情结束了,《Steve说newsletter》居然也100期了。

这些年世界变动很大,我们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我甚至也不知道何时能回来撸串吃火锅)。很多读者应该跟我一样,有许多迷茫,但对不确定性的接纳度也更高了。

我常说,迷茫不是一件坏事,迷茫代表你的人生还没变成一滩死水,你还有选择权。我们无法「走出」迷茫,我们要做的是「应对」迷茫。

没有人在一开始就能想清楚,只有开始行动,才能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就像我在《Steve说newsletter》一开始也没搞清楚要做什么,一不小心就100期了。

现在打开这封信的你,过去99期打开《Steve说newsletter》的你,都是在应对迷茫,在不确定中找到更好的适应方式。谢谢你愿意与Steve,与我们建立关系,我们将继续同行。

【来自梁鸿儒】
大家好,我是梁鸿儒,我在这里是一个读者,一个乐迷。在过去的100期news letter里面我常常和大家分享打动我的诗、音乐和故事。我希望互联网上的数据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知识”,还有“体验”,这会让我想起《麦兜当当伴我心》的结尾旁白,略微修改一点,就是我在这里分享的初衷:“这是个七彩的世界,这是个晦暗的世界,这是个轻松的世界,这是个硬实的世界。正因为这样,到我们长大,当我们开心、伤心,当我们希望、失望,我们庆幸心里肠里,总有首歌,有首诗,有段音乐,有个故事,在窜来窜去,撑着撑着……让硬邦邦的,不至硬进心肠,让软弱,不至倒塌不起。”

【来自曾家达】
作为群里年龄较大的一员,我对时间的流动大概会比较敏感。100期的newsletter 肯定是一个珍贵的里程,而世界在这段日子里也经历了很多重大的变化。我们的世界有一部分受客观的物质现实模塑而成,但亦有很大部分是我们自己主观建构的结果。客观物质现实是given,而我们的主观建构和从而导致的决定和行动则造成最后的结果,就是what is eventually made。人生就是成就在the given and the made 之间。这newsletter给大家带来的,是信息、观点、经验、体会、和多姿多彩的建构,为大家打造自己的人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提示,让大家可以实现更宽阔的可能。

感谢你的阅读,祝你有愉快的一周。如果喜欢我们的newsletter,也欢迎将它转发或推荐给朋友!

【史蒂夫说每周通讯是播客节目史蒂夫说主播Steve发起的基于电子邮件的newsletter服务,致力于摆脱社交媒体的算法围困,改善人们的信息摄入质量,为订阅者提供优质的中英文信息。每周内容由多位往期播客嘉宾推荐(推荐人介绍:https://steve.hedwig.pub/i/steve-shuo-newsletter-1 )订阅本通讯或查看往期内容可以到:https://steve.hedwig.p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