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Steve说每周通讯的第一封信。在过去5天里,已经有3400+位朋友订阅。能够看到这么朋友认同我们对于优质信息和意识拓展的追求,是非常令人鼓舞和兴奋的。希望这封简单的email,能够为你带来一些新的想法和愿望,也能够持续鼓励你坚持思考和学习。
Newsletter的内容由一众Steve说的往期嘉宾推荐,目前推荐组成员包括:
叶壮,心理学者
梁鸿儒,一位读者
林子人,界面文化记者/编辑,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硕士
学霸猫,轻松冥想创始人
曹雪敏,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分手心理学》作者
凉意,亲密关系&非暴力沟通教育工作者
大心脏排排,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博主
Molly,关系教练,邱后算账主播
Jess,神爱玩财主播,Circling China创始人
卢美妏,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咨询师
方可成,传播学研究者,新闻实验室发起人
陈迪,时评人
王喆辰,复旦大学社政学院博士后
麦教授,政治学博士在读,电子游戏爱好者
【Change in Reported Adherence to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pril-November 2020——英文,研究文献,卢美妏推荐】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最新的论文指出:美国人民对防疫政策遵守程度越来越差。JAMA每半个月调查人民勤洗手、戴口罩、遵守社交距离等16项防疫政策的程度;发现从在2020年4月到11月,除了戴口罩有显著增加的趋势,整体遵守防疫政策的程度显著降低。这个现象被称作疫情疲劳(pandemic fatigue)。
来源: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75686
【不要让教育消耗孩子们的感受力 | 赵查 @ TEDxGuangzhou——中文,公众号文章,凉意推荐】
凉意:我是做亲密关系教育的,在工作坊里听到看到最多的情况之一就是男生的感受力通常是紊乱的。很多情感专栏会控诉男生只懂讲道理,不会共情。可是,男生成长的过程,是一点点碾灭他们感受的过程,他们怎么共情?怎么能不只讲道理?其实女生也无法独善其身,女生的感受,也是到了极度委屈极度无力的时候才爆发出来。不仅夫妻无法相互感受,客服也无法感受顾客,领导无法感受下属,律师无法同理案主,官员无法共情市民,而网民之间互相感受,听着都天方夜谭。还有无数这样的组合,在折磨着我们。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和社会悲剧背后,都有感受性被从小剥夺的阴影。反过来说,感受性的教育,几乎是所有社会问题的万能钥匙。
【《江城》,作者:彼得··海思勒——中文,书籍,叶壮推荐】
叶壮:这本书并不是旅行文学,而是旅居文学,能够把你瞬间拉回九十年代中国大陆的小城镇,极好的阅读体验。
【《事实》,作者:汉斯·罗斯林,欧拉·罗斯林,安娜·罗斯林·罗朗德——中文,书籍,曹雪敏推荐】
曹雪敏:讲思维方式的,让人的思考避免本能般的偏差,无限逼近真相。
【《重塑组织》,作者:弗雷德里克·莱卢——中文,书籍,Jess推荐】
Jess:社畜的曙光!一百来页,一两天就能读完,简单易懂,配上有趣的插图,像是在看小人书。你会了解那些不把员工当工具人的公司(书中称为青色组织),是如何做到自主管理、身心完整、把组织当作自我进化的有机体的——与你设想的不同,这些实践并不是无政府,也不是乌托邦。我相信,当越来越多的个体想要在工作场合也能真实、自由、有力量地活着,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发生进化和转型。
Steve:这本书有插图简略版和详细版两个版本,Jess说的是简略版。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有趣的对于管理和未来公司形态的想象,并且让你有强烈共鸣。我通过Jess发现这本书后,通宵读完了简略版,的确没想到管理学的书能让我这么上头。我不确定它的可实践性有多强,但是这本书的中心思想的确提供了一种非常打开思路但又符合人性的组织管理方式。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对自我感到迷茫吗?尝试自传体回忆吧!——中文,公众号文章,王喆辰推荐】
Steve:我曾经一直很推崇书写个人成长史这个练习,而这里介绍的论文是给这个练习的效用提供了实证研究上的解释与支持。
【《人格障碍的心智化治疗》,作者:安东尼·贝特曼,彼得·福纳吉——中文,书籍,排排推荐】
排排:最容易导致“淹没性的情绪”的是一种叫心理等同的非心智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情绪体验过于“真实”和不容置疑,内部事件——也就是“想法和感受”——体验起来像是实在的,而不是主观的。比如“当我进入一个新群体时会感到害怕”是一回事,“我感到害怕,这证明了这个新群体排斥和打压我”是另一回事;或者“我觉得妈妈没有以我想要的方式爱我”是一回事,“我感到不被爱,这说明妈妈就是不爱我的”是另一回事。
心理等同模式不给疑问和反思留任何空间,更不允许其他视角的介入。比如我对一位来访说“你的感受很真实,不过带给你这种感受的事件也许还有别的看待方式。”来访说,“怎么着?你是说我的感受是假的?”我说,“不,我的意思是,你的感受是非常真实的,甚至你每天都被包裹在这种感受里。但那是你的感受,感受跟事件是两回事。”来访表示无法理解。
这说明他当时还处在心理等同的阶段,等待时间流逝、咨询工作推进,有一天他对我说,“我原来总感到被各种限制束缚着很难受、也很愤怒,现在我发现那些束缚是虚幻的,是存在于我的想象中的。我其实可以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行动,而我原本以为会遭受到的人际阻碍并没有发生。”这标志着他慢慢进入了下一个阶段,既仍然会有各种情绪,但可以反思性地、容纳性地对待自己的情绪,不被其淹没,也能意识到情绪和事实也许是有差异的。
【全是世界,全是物质 by ⻩灿然——诗歌,梁鸿儒推荐】
世界全是诗,物质全是诗,
从我睁开眼睛的那⼀刻起,
我的⾚裸是诗,窗帘飘动是诗,
我妻⼦上班前的身体是诗,
我上班前穿⾐服穿袜⼦穿鞋时
⼩狗⼩⼩的不安是诗,
我对她的爱和怜悯是诗,
我来到街上是诗,⽔果档是诗,
菜市场是诗,茶餐厅是诗,
⼩巷新开的补习社是诗,
我边⾛边想起⼥⼉是诗,
路上⽐我穷苦的⼈是诗,
他们⼿中的⼯具是诗,
他们眼⾥的忧伤是诗,
⽩云是诗,太古城是诗,
太古城的⼩公园是诗,
⼩公园躺着菲佣是诗,
她们不在时是诗,她们在的地⽅是诗,
上班是诗,上班的⼈群是诗,
巴⼠站排队的乘客是诗,
我加⼊他们的⾏列是诗,
被男⼈和⼥⼈顾盼的年轻⺟亲
和⼿⾥牵着的⼩男孩⼩⼥孩是诗,
巴⼠是诗,巴⼠以弧形驶上⾼速公路是诗
⾼速公路是诗,从⻋窗望出去的九⻰半岛是诗,
鲤⻥⻔是诗,维多利亚港是诗,
铜锣湾避⻛塘是诗,渔船游艇是诗,
我下⻋是诗,在红绿灯前⽤⽣硬的⼴东话
跟我打招呼的那位叫贾⻓⽼的⽩⼈传教⼠是诗,
他信主得救是诗,我没信主也得救是诗,
不信主不得或得救是诗,
太阳下⼀切是诗,阴天下⼀切是诗,
全是诗。
⽽我的诗⼀⻚⻚⼀⾏⾏
全是世界,全是物质。
【《美国不平等的起源》,作者:伊莎贝尔·威尔克森——中文,书籍,林子人推荐】
林子人:虽然本书的探讨主体是美国的种族问题,但只要把主语从白人/黑人换成男人/女人,你也完全可以把这本书当作女性主义理论来读,它将让人彻底看清男性在面对“不再沉默的女性”时展露的种种怨愤、口不择言、逻辑混乱和极端暴力。作者认为,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归根结底是一个名叫“种姓”的社会建构:它假设一个群体因为某种天生条件而比被定为更低等的其他群体更聪明、更有能力、更有资格,并据此分配谁更拥有权力、资源、尊重和权威。这是一套被安装在我们每个人潜意识里的程序。这本书会是2020年美国畅销书我毫不意外,和之前我读过的其他自由派知识分子分析党派政治的作品相比,《美国不平等的起源》看似将问题根源归咎于一个已经被讨论烂了的问题——种族歧视——但作者的阐释非常有说服力。而最让人心惊的是种姓制度暴露的人类的非理性:支配群体为了维护某种优越的幻觉,不惜牺牲自己的长远利益,而这其实会导致所有人陷入危机。
【基于县域官员饮酒行为的实证研究——中文,研究文献,Steve推荐】
Steve:这是我去年就看到过的一篇社会学研究,印象非常深刻,第一次推送就推荐它了。我们对恶臭的酒桌文化厌恶已久,但是这篇研究从在地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丰富了对酒桌文化隐含意义和产生原因的理解:“本研究认为, 当前中国地方治理存在金字塔科层结构的信息不足、治理任务非制度化、组织激励不足三个困境, 而饮酒行为发挥了构建信任、提供激励的作用, 部分缓解了以上困境, 提升了治理绩效。”这是一个典型的由学术研究拓展意识边界的例子。
【The Power of Poetry——英文,视频,曾家达推荐】
曾家达:在西方普及文化心理化的晚期,在心理治疗的华美局面不断褪色的时候,重新发现诗的治疗力量,算是清新可喜的绽放。用文字和语调陈说出人生的挑战,在自渡中渡人,让我们回归平静安稳的同时,拥抱世界和自己的美。普及文化心理化在中国正迈向高峰,我们在诗的领域也有丰富的蕴藏,以诗渡人,甚至可以超越治疗语言系统,是一场美梦。从个人的经历来说,诗标点了我少年时的成长,在人生过渡的创伤中长期沉寂,步入高龄的时候在一个滑稽的悲喜剧中从新激活,诗作重新布置了我的生活世界,重构了我的现实。明心见性,神舞红尘。
Steve:视频是英国知名的公共辩论平台Intelligence Squared的一场讨论,观看渠道特殊需要特殊工具。讨论中分享的一首诗我印象深刻:Your task is not to seek for love, but to seek within you the barriers you have built agaisnt it.
【治理:疫情時代:數位社會創新 - 唐鳳——视频,中文,Molly推荐】
Molly:年初疫情抬头。作为一个石家庄人,我目睹政府自上而下的管控方式:全市封锁隔离,个别村落需要全村迁移。政府和群众都消耗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长期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信息不透明带来的谣言满天飞,被迫做很大的改变和牺牲。我在想有没有更有效的方式?调动公民的积极性,达成共赢共创的局面?台湾抗疫使用的策略值得世界学习,让我看到了利用科技实现公平正义积极的一面。
引用唐凤的演讲里:“我们看见万物联网,愿我们将智慧联网。我们看见虚拟实境,愿我们将实境共享。我们看见机器学习,愿我们能协力学习。我们看见用户体验,愿我们能体验人际。我们听到奇点即将接近,但愿我们惦记:众点就在这里。”
【《眠空》,庆山著,235页——书摘,学霸猫推荐】
毫无疑问,需要费心操劳的,需要勉强敷衍的,都不是你的东西。挣扎或对抗的过程,只是用以训练的工具。属于你的事物,只会以自动出现的方式靠近,并且自在而适宜,得心应手,水到渠成。它在终点等待,只为见证你真正的自足。
Steve说每周通讯订阅地址:steve.hedwig.pub,无需注册,免费订阅。建议和反馈来信:steveshi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