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信好,
上周看到一位博主的帖子,讲到了很多女性面对来自他人的恶意和侮辱时,更习惯于解释,而不是反击(原贴链接:https://weibo.com/1852299857/MafKCDokl )。看完之后我颇有感触,于是也写了几段话来深入分析这个问题,这里分享给你,希望有些启发:
这位博主一直倡导不要解释,直接攻击的思路,我觉得对于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来说的确是适用的。至于为什么会管用,我想分享一些我的理解。
人与人之间永远存在等级差异和竞争,社交当中有攻击性的玩笑、批判和侮辱,其实都是确认地位,强化等级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人类社会性的一部分,因为等级的存在的确在社会组织和资源分配上有存在的意义。
许多人对等级的感知不强,包括在理念上也追求平等,但是等级并不完全是理念的产物。人类的比较心理众所周知,有比较就会有差异,进而有等级的产生。一群人在一起,会比较成绩,比较资源,比较相貌,然后综合所有比较结果,大家自然而然就会对自己在这个金字塔里处在什么位置有一些大致概念。明确自己的等级位置对社会性动物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你没有概念,就有可能惹到你惹不起的人,而这在部落时代就意味着惩罚、放逐和死亡。当今人类不论观念再进步,也依然尚未在进化上超越等级性的大脑。
所以这个问题的前提就是,社会等级无处不在,而感知和确认等级位置是每个人在社交中不断产生的行为。
真正的问题出在,文化对于女性的规训总体来说还是太强硬,总要求女性要温顺柔和,用善解人意的方式对待他人。这样的姿态在家庭或者亲近的小团体内部是有必要的,但是过度规训导致一些人缺乏灵活性,对外人、陌生人也不自觉地带着温和,而忽视了某些行为是在强化社会等级,并不是要和你产生亲近的连结。
所以当你用相对温和的态度去回应攻击你的人时,其实已经帮助对方确认了他的高人一等。因为攻击从来都是以上对下的行为,弱者不会攻击强者。相反,如果你不解释,直接攻击,其实是给出对方一个相反的反馈:“不,不要惹我,我的地位比你高。”
人确认自己地位的过程,就是不断搜集反馈的过程,这样的行为是有价值的,因为不断确认才能确保自我定位始终恰当。所以很多人(不论男女)都喜欢在社会关系中展现强势和攻击性,那其实是他们的等级关系试纸。接下来,他们就会看到有的人会示弱,有的人不会,然后就能区分出谁在自己之上和之下了。其实强弱之分本来也很主观,没有清晰的标准,所以我们都是依靠他人反馈来判断。既然如此,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你面前展示强势,那么他很有可能就是比你强的。
强势的反馈会激活我们的等级位置感知,哪怕一个人在客观上可能没有对方有钱有势有资源,但是人们对于他人的强势反馈就是会产生畏惧,进而假设这个人位置真的更高。
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不要解释,直接攻击的思路会有效的原因,这里的重点其实不完全是你在逻辑和言语上胜过对方,而是通过强硬的反馈激活对方的臣服心理,让他意识到他有可能以下犯上了,因此就会认怂。如果面对的是生活中认识的人,那么对方的认怂可能是长期持续的。
对于社会关系的等级结构有清晰意识,并且利用其游戏规则维护自己的尊严,有效应对打压抨击你的人,是很多人,尤其是很多女性在成长过程中不曾接触到的知识,我自己的来访者也有不少这样的情况。但只要你愿意稍微试着强势一下就会发现,那些喜欢打压和不尊重你的人,在你展现出高地位行为之后往往都会转变态度,甚至变得讨好。
因为大多数人其实都不认为自己的地位有多高,他们只敢在生活中找一些明显低于自己的人来确认自己的位置,而且对于地位差异极度敏感。因为处于低位的人最重要的生存法则就是不要以下犯上,所以一旦你的姿态变强硬,对方很可能会立刻转变态度,因为他们的感知告诉他们这个人比你强,你惹不起。
【《有史以来最棒的啤酒运送》——电影,英语中字,叶壮推荐】
叶壮:《有史以来最棒的啤酒运送》The Greatest Beer Run Ever,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优秀的反战片。或许主角的蜕变有人会觉得俗套,但全片很好地表现了“越战是场糊涂战”及因其而起的各种观点、态度的交锋。这样的烂仗,及其留下的烂账,过去有,现在可能正在发生,未来也可能会有,和平宝贵,要时刻警惕战争。另外,结尾太腻歪了,个人不喜欢。应该来点思想留白,更好些。
【《手机大脑》——书籍,中文,Steve推荐】
Steve:推荐一本新出的心理学科普《手机大脑》,作者是一位瑞典的心理学家。评价内容之前我想先说,以前读的科普书籍基本都是美国人写的,读完这本瑞典人写的,不由感叹真是一股清流,因为对比之下美国人写书太功利了,本来观点都很简单,但是一定要包裹着各种冗余的故事情节、人生经历、还有对科研的过度介绍和引用,导致许多书虽然核心观点挺有价值,但是整体感觉水分很大。这本书只有200页不到,但是包含了很多视角和观点,也引发了我很多的横向联想和思考,感觉非常多收获。
从内容上说,手机对精神健康的影响也是我最近一直很关注的一个话题,而这本书有为我的思考提供一个很不错的理解框架。他首先做了一些耐心的科普铺垫,介绍了人类情绪反应的一些基本原理,然后讨论了手机是如何通过其功能设计成为刺激我们多巴胺分泌,夺取注意力的,之后也讨论了手机对睡眠的影响,社交媒体对人类社会性本能的利用和影响,以及青少年心理发展受到的冲击。作者的立场清晰但谨慎,并没有鼓吹技术原罪论,也没有过度信任当前科研结论的有效性,而是把关于手机对生活和精神健康的许多作用维度指出来,让读者去思考和自省。这本书读完了我的收获很大,主要是理清楚了许多日常生活里和手机、网络相关的体验,其背后的作用原理。我觉得这本书是好科普的示范,作者就想帮你把这个问题弄清楚,既不会卖弄营销自己,也不会带着写畅销书的明显套路。总之我挺喜欢的,也推荐给大家!
【为什么游乐场越来越让人快乐不起来?——文章,中文,叶壮推荐】
叶壮:我每天送二儿子去幼儿园的时候,会路过小区里的一列儿童娱乐设施——结实无比,非常扛干的跷跷板,滑梯和秋千,我家老二心情好的话,就会下来临幸一下,晚上三四次滑梯,再蹦上我的电瓶车,跟我一同绝尘而去。从我大二那年搬到这里后,这些设施就一直在那里,冰冷而平静,只是过七八年就再刷刷新漆,假装容光焕发。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家楼下的这些设施。也许,儿童户外娱乐设施完全可以更走心一些,赋予孩子们生活更多的亮色。
Jess:我家孩子一岁,去的托儿所就是这个理念——不用软地垫,而是去户外爬,大人不帮他们爬上他们本来不能爬的地方,不要给他们虚假的自信。你会发现,孩子们其实都很有自知之明,没把握的地方绝不会去,高一点的地方都是大孩子在爬,小朋友偶尔尝试一下然后就老老实实回去了。这个托儿所几乎没有什么受伤。
Steve:这篇文章我最喜欢的一个小标题:“游乐园要接地气,但不能接地府”
【《为子搬迁》——电影,英语中字,梁鸿儒推荐】
梁鸿儒:本周推荐电影《为子搬迁》(港译《寻找安乐窝》) 讲述一对即将迎接孩子到来的年轻夫妻因各种考不着父母而出发寻找适合一家人生活的地方的稍微夸张的美式喜剧片。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很多伴侣没能像剧中那女主角那样在新一代核心家庭出发之初,探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希望建立一个怎样的家庭?这也是我在伴侣来寻求辅导的时候一定会问的一个问题:你们的这段关系是关于什么的呢?
【一名乌克兰士兵的秘密日记——文章,中文,叶壮推荐】
叶壮:一个乌克兰青年在上前线之前,留下的日记。日记其中的酸楚和纠结,我想不用多谈。但我在阅读时,有着一种很特殊的体验,就是时不时会想象——如果是我,如果是我的身边人,如果是我生活中的谁谁谁,也要在这样的集训过后上战场,会是怎样一个模样。比如说,我看着看着,就想到了如果steve上战场了,穿着军装戴着钢盔,会是什么样子,会多么不同于我们两个在上海一起喝啤酒时的模样。如果我跟steve在前线相遇了,又会有怎样的交流。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我闲的蛋疼,思绪飘渺过了头……但实际上,同样的这些思考,放在去年,这位乌克兰青年的脑海中,恐怕也是一种自己编织的遐想吧。和平可贵,愿永远不要遭遇这样的生活。
Steve:战争就是这样,远看着觉得好像很刺激,或者很宏大,但是越靠近看越觉得像地狱
来源: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25165337854013
【Joe Rogan播客访谈Steve Jobs——播客,英文,Steve推荐】
Steve:喜欢播客的朋友们,别错过世界第一播客主播Joe Rogan和Steve Jobs的对谈。你可能会问,咦,乔布斯不是早就去世了吗?是的,但是在这期完全由AI生成的节目里,乔布斯回来了,他和Rogan聊了二十多分钟,还原度极高,毫无违和感。作为播客主播,我真的颤抖了。
来源:https://podcast.ai/ (国内播放可能需要梯子)
【《万神殿》——电视剧,英语中字,Ci总推荐】
Ci总:强烈推荐《pantheon万神殿》!不火没天理!基于美国华裔作家刘宇昆的小说改编,就是翻译《三体》《北京折叠》的重要人物,可以说是中国科幻作品走出国门的开路人。他本人也是史上第一位同时获得星云奖、雨果奖和世界奇幻奖三大科幻奖的作家。《万神殿》故事节奏非常不错(这点我觉得导演巨巨加分),松紧有度,扣人心弦。世界观的构建上又有多处细节呼应作实,不会有高屋建瓴之感。IMDb评分也一集高过一集。
Steve:第一季全看完了,非常精彩,也非常期待第二季。另外配合着上一条乔布斯的AI播客访谈,真的有一种万神殿现实版已经成真的感觉。The future is here, inevitably.
感谢你的阅读,祝你有愉快的一周。如果喜欢我们的newsletter,也欢迎将它转发或推荐给朋友!
【Steve说每周通讯是播客节目Steve说主播史秀雄发起的基于电子邮件的newsletter服务,致力于摆脱社交媒体的算法围困,改善人们的信息摄入质量,为订阅者提供优质的中英文信息。每周内容由多位往期播客嘉宾推荐(推荐人介绍:https://steve.hedwig.pub/i/steve-shuo-newsletter-1 ) 我们还成立了志愿翻译团队,将优质的英文信息介绍到中文互联网世界里来。志愿者全部是本通讯的订阅者。订阅本通讯或查看往期内容可以到:https://steve.hedwig.pu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