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信好,
如果你依然使用微博,最近我重新开了号,欢迎关注:@Steve说
另外本周是Steve说的第300期节目了!给大家准备了一期很有价值的内容,感谢所有听众朋友们一直以来的厚爱!
【心理热:转型社会的心灵图景——文章,中文,Steve推荐】
Steve:这篇文章特别好,尤其是其中批判性的部分,相当犀利:杨洁将日益渗透进大众生活的心理话语视为一种去政治化的、诉诸内在感受的修辞,人们透过这面“转向内在”的棱镜来重释自身遭遇,将社会经济问题降格为个人心理问题加以干预。在她看来,心理热的背后暗含着治理方式的转型,其本质是社会问题的“心理学化”。。。不同于西方“心理学化”过程中专业治疗机构的泛滥和对知识权威的依赖,在中国,日常交流反而成了人们相互诊断、制造(伪)疾病的场域,自助式疗愈的普及则映射出社会对苦痛的结构性补救难以达成。
梁鸿儒:这篇论文我之前看过的,因为是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在里面提到的所有概念,以及这些概念被提及的方式和我们在心理治疗领域里面进行理论探讨的时候是很不一样的,你留意到“家庭治疗”是打了引号的,作为一个现象出现。而如果我们从现象的角度去看的话,Minuchin九十年代来中国的时候就观察到了,中国人比起美国人更愿意接受家庭问题影响个人的说法,尤其是父母更容易接受孩子的问题和父母有关,但从我的角度来看,正如作者所说,在不能进一步在社会公义层面寻求理解的情况下,他们这么说其实很有可能是一种保护:再深究下去可能会被惩罚,所以自家认倒霉就好了,孩子怪父母,宣泄愤怒,不要得罪更权威的力量。
家庭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提供了一个人际微环境,同时它作为一个agency,它可以持有相对独立的价值观和相应的实施手段,它其实可以对社会的现状,尤其是对个人有压迫性的主流叙述发挥很有价值的回应的。所以心理方面临床工作者如果仅仅是将个人化的病态视角转变成家庭化的病态视角,依然站在权威的一边对家庭进行诊断和纠正,那就真的是极大地浪费了家庭的可能性。
顺便推荐一部电影《柏林孤影》及其原著小说,还有背后的真实故事。展现了家庭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离婚,你准备好了吗?》——书籍,中文,排排推荐】
排排:我和刘昭老师合写的这本《离婚,你准备好了吗》上市啦!
我们在做咨询的过程中,碰到过大量面临婚姻危机的来访者,在陪伴他们决定是否要离婚以及推进离婚的心路历程上,我们发现有很多共性的过程和常见的心理问题,所以就总结在一本书里,希望能以低廉的价格帮助那些受着同样的困扰,但是暂时无法进入长程心理咨询的人。
这本书实操性非常强,同时辅以一定的心理概念科普。按着书里的流程走一遍,你基本能够对“离婚”议题理清思绪,做出自主的决定和采取理智的行为。书中有很多离婚相关的心理咨询案例,你可以对照着案例看看自己潜意识里是否也有相似的议题。另外书里还有很多练习,需要你划出时间用纸笔认真参与,这样才能够起到类似于咨询师在你身边一起探寻和思考的作用。
【namelix.com——网站,英文,Steve推荐】
Steve:分享个很有意思的小工具 https://namelix.com/ 当你需要给自己的品牌起个英文名字的时候,只要在这里输入一些关键词,就可以通过AI自动生成许多创意,甚至还顺带设计了logo和字体。
【纽约现代美术馆《物尽其用》大型中国当代艺术品——文章, 中文,梁鸿儒推荐】
梁鸿儒:家庭的另外一种呈现:艺术家宋冬将母亲赵湘源大半辈子收集的东西做成了展览。病态化的视角会将这个现象命名为“收集癖”,但作为家庭,它可以是更多。
【学术研究女主播,在研究些什么——文章, 中文,严艺家推荐】
严艺家:这篇文章让我对直播江湖中的人际关系又有了一些新的了解,贩卖“亲密感”的提法很有意思
梁鸿儒:这让我想起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几年前在一个社交场合和一个做主播的女孩聊天,几句话下来,她好像觉得我挺会说话的,而且又是个咨询师,就开始请教我一个问题:他们做女主播的,都会遇到一些打赏得多的要求线下见面,但一般这些要求线下见面都不只满足于见面,会有进一步的身体接触的需求,但是她们也不想拒绝得太绝对而让对方觉得没面子从而失去了这个金主,所以她问我:“你们做咨询的,是怎样纯粹靠聊天来粘住客户的?”我想了一下,我觉得我的经验完全帮不上忙,但是想起了了之前看过的一本日本风俗行业的妈妈桑写的书里面有相关的知识,于是推荐给她了。她后来跟我说,很有用很感激。回想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可能贩卖亲密这件事,是一个早就存在的生意?
【性爱降级,95后正在变保守?——文章,中文,梁鸿儒推荐】
梁鸿儒: 上面严艺家分享的文章以及我们后面开展的讨论让我想起这篇文章。其实在10年代的时候,我就读到日本年轻人类似的现象,“草食系”的说法也开始流行起来。很多年轻人因为社会竞争的压力选择了更低成本的生活方式,只要欲望够低,包括性欲,这种生活就很可以持续了。在性随处可见的现在,性反而变得无所谓了?
【《漫威蜘蛛侠重制版》——游戏,英文,叶壮推荐】
叶壮:本周推荐一款最近玩的游戏《漫威蜘蛛侠重制版》,没有任何深度的解读或者掉书袋的分析,纯粹就是因为动作流畅打击利落——好玩!不需多高深度,不用纠结剧情,从高空喷蛛丝把敌人吊起来完成潜入,或者直接使用钢铁侠送的蜘蛛机械臂一通狂砍,甚至在纽约市荡来荡去本身,都很有趣。我儿子喜欢看我一套连招打坏人,然后自己接过手柄再用蛛丝荡到下个地点。推荐。目前在PC与PS5均已上架。
【GeoGuessr——游戏,英文,凉意推荐】
凉意:让我也来介绍一个最近发现的【新世界】(同时也是一个游戏)
叫GeoGuessr是一款地理发现网页游戏,由瑞典IT顾问安东·瓦伦于2013年5月9日发布。该游戏将玩家放置于半随机的谷歌街景地点,要求玩家只通过可见的线索来猜测他们在世界上的位置。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_TNJUCmMbceg1KWUfaGdA
比如里面一位年仅22岁左右的少年叫Trevor Rainbolt, 他能在不到十秒的时间内猜到一个随机选择的谷歌街景到底是哪个国家和哪个地区。为此他大量学习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各种知识。他能瞬间认出几十种不同的电线杆,上百种不同的车道标志,信号灯电线塔邮筒车牌等等等等。更不要说大量地认识建筑物的瓷砖类型、植被、动物、人的衣着甚至是路人手上的雪糕品牌,都能是线索。
这个游戏的难度可以相当惊人,比如仅凭马路虚线的画法认出一条爱沙尼亚的乡间小路,仅凭碎石种类认出印尼的某片海滩,根据电线杆的特征辨认一个荷兰小镇,又或者是植被的种类推断一座国家森林公园。
在这个视频里,Trevor Rainbolt有讲解他是怎么辨认和训练的。他说自己依然在大量地学习,学习印度和俄罗斯的大片地区地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xnohEuGReE&t=6s
越了解这个领域越感觉有意思。国界慢慢消失,甚至学科的边界也慢慢溶解。什么是知识,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而我们投入那么多时间在这个上面,只为了一种认识世界的冲动。”他最后说道。
【我出了点问题,但我不是问题——文章,中文,凉意推荐】
凉意:“你得知道,当孩子向你表达痛苦时,第一需求是有想要有个人来感同身受,而不是被当成问题来处理。”
梁鸿儒:今天这篇文章刷屏了,其实不只是孩子,我们能这样看待每一个人的话,会好很多。
Steve:很好的文章,并且我最喜欢在这案例里问的一个问题是,父母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长大,才会变成这种权威、冷漠又残忍的爸妈?
感谢你的阅读,祝你有愉快的一周。如果喜欢我们的newsletter,也欢迎将它转发或推荐给朋友!
【Steve说每周通讯是播客节目Steve说主播史秀雄发起的基于电子邮件的newsletter服务,致力于摆脱社交媒体的算法围困,改善人们的信息摄入质量,为订阅者提供优质的中英文信息。每周内容由多位往期播客嘉宾推荐(推荐人介绍:https://steve.hedwig.pub/i/steve-shuo-newsletter-1 ) 我们还成立了志愿翻译团队,将优质的英文信息介绍到中文互联网世界里来。志愿者全部是本通讯的订阅者。订阅本通讯或查看往期内容可以到:https://steve.hedwig.pu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