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批判了,我不是一个没有观点的人”|Steve说每周通讯 #39

2021/10/26 16:15

见信好,

本周日我和杜老师的线下活动名额已满,但是大家不用担心,下期Steve说我会放出全场音频(有可能也包括视频)给大家!

【40%:“毫不重要”的中职世界——文章,中文,凉意推荐】
凉意:很难得的一篇带着谦卑和空杯心态去做的采访。对这“40%”处境的理解有多匮乏,就意味着我们对社会的想象有多单调。

Steve:本文作者也是之前通讯34期庞麦郎那篇文章的作者,她的采访深度和人文精神都很强,这篇文章呈现出的人生道路或许对很多人来说也是另一个平行宇宙了吧。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KyBLn5XX0-8iM8hRHZKmGg

【“社科热”陷阱:年轻人热衷社科,是破圈的假象还是另类的鸡汤?——文章,中文,Molly推荐】
Molly:传统的鸡汤关注个体的能动性,相信努力就能成功,付出就有收获;社会科学则指出,个体在很多时候是受制于结构的,是身不由己的,人们由此为自己的困扰找到了社会层面的原因,继而把自己的境遇合理化。但,“然后呢?”当我们问出这一问题时,便会发现许多人往往止步于此。社科对其的影响,并不能导向真正的反思,更不用说导向行动或改变了。

Steve:“你看,我批判了,我不是一个没有观点的人”,文中这句话,多少点中了社科热背后的心理动机。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dC6Jm4uZkV5T-GOVYags8g

【《悲伤的力量》——书籍,中文,排排推荐】
排排:本书作者是专长于丧亲心理治疗的英国心理咨询师Julia Samuel。书分为五个章节,分别讨论了与伴侣死亡、父母死亡、手足死亡、子女死亡和自己临近死亡相关的心理咨询案例。每个案例的故事性并不是很强,但着实揭示了人类悲剧的多样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认真谈论死亡,这造成了当死亡发生在我们身边时,很少有人能够不手足无措地面对巨大的情绪冲击。但死亡是无法逃避的,它带来的悲伤也是无法逃避的。在作者的带领下,我们看到书中的每个案例是如何在遭受痛失挚爱的重创后,缓慢而勇敢地允许自己感受伤痛,最终穿越悲伤,得以带着愈合的伤疤开始新的生活。

豆瓣页面: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325328/

【满目疮痍的精神病学:春天还会远吗?——文章,中文,梁鸿儒推荐】
Steve:这篇文章对于当前的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领域做出了一些非常系统的批判和讨论,文章偏学术一点,但是观点很好地代表了近年来越来越大声的质疑。就如文章最后所讲,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精神病学真的有可能经历一些剧变。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我在Steve说256期关于抑郁症的讨论里也有一部分提到这个话题,另外后面还有一篇英文的延伸阅读,也比较长,但是大约算是对这种批判的一个回应,或者说指出了一种未来的方向,感兴趣可以一读。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A50oiC2kdysDg9WZOveNQA
延伸阅读:https://aeon.co/essays/common-mental-processes-often-underlie-different-diagnoses

【《人工智能》——电影,英语中字,梁鸿儒推荐】
这个推荐缘起于群里对于孩子的一些讨论,把讨论片段分享给大家:

梁鸿儒:孩子太好了,回应性一流,任何时候都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父母就是自己的全世界,很多家长抗拒不了这个诱惑,比情人都要好。

Jess:自己当了妈,回头再看这句话,真的是,向孩子情感索取太容易满足了,我现在能理解为什么很多妈生完孩子就不想搭理伴侣了,想跟伴侣有肌肤接触,他不会有求必应,但宝宝是随时都可以抱的,还不会被拒绝。慢慢地可能就会投注更多感情和期待在孩子身上。我有时候甚至觉得,不是我在哄宝宝睡觉,是他在我焦虑的时候哄我睡觉 。这边很提倡母婴skin to skin,但我家宝宝不是很喜欢裸抱,这时候就很明显,是我在借他满足我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为他好”。

梁鸿儒:你的孩子能有一个那么有反思力的妈妈真的太幸运了。顺势推荐一部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2001年的电影《人工智能》。里面的一句对白很震撼我:当我们拥有一个对自己无条件地信任和爱的孩子的时候,我们应该对TA负怎样的伦理责任?

Jess:顺势也推荐特德·姜的小说《软件体的生命周期》,探讨虚拟孩子的伦理问题,包括能不能把他们暂停掉,他们什么时候算成年,什么时候可以做商业决策,能不能、什么时候能自主决定成为性工作者,等等等等。哲学和政治意味很浓的一部软科幻。

豆瓣页面:《人工智能》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302827/
《软件体的生命周期》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295450/

【暗物质不存在?!无暗物质宇宙模型突破最大障碍——文章,中文,Steve推荐】
Steve:大家一直聊偏文科的内容,这里来一篇不明觉厉的物理学文章,换换口味!暗物质理论一直都是人类在观测宇宙的过程中构建的主流理论体系,但是目前这个体系居然有可能逐渐要走到头了。哪怕你像我一样不完全能看懂,但是能够在科学史上的重大变革发生之前有所觉知,在那一天真的来临的时候心里存有一些前情提要,也算是对人类知识进化的一种致敬吧(物理不好,但是拔高度还是擅长的)。

相关推荐:梁鸿儒:力荐纪录片《万物与虚无》,看看宇宙如何无中生有。(B站或爱奇艺可观看本片)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rZPlxYsZ3Lrc6i8VYyPqBg
《万物与虚无》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6872214/

感谢你的阅读,祝你有愉快的一周。如果喜欢我们的newsletter,也欢迎将它转发或推荐给朋友!

【Steve说每周通讯是播客节目Steve说主播史秀雄发起的基于电子邮件的newsletter服务,致力于摆脱社交媒体的算法围困,改善人们的信息摄入质量,为订阅者提供优质的中英文信息。每周内容由多位往期播客嘉宾推荐(推荐人介绍:https://steve.hedwig.pub/i/steve-shuo-newsletter-1 ) 我们还成立了志愿翻译团队,将优质的英文信息介绍到中文互联网世界里来。志愿者全部是本通讯的订阅者。订阅本通讯或查看往期内容可以到:https://steve.hedwig.p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