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的精神食粮|Steve说每周通讯 #52

2022/01/30 08:53

见信好,

马上就是春节了,在此祝愿所有每周通讯的订阅朋友们能有一个愉快的春节假期,春节快乐,虎年大吉!希望你在节日忙碌之余,也会有机会坐下来做些阅读,也希望我们的newsletter可以成为你的精神陪伴。

首先想分享一件蛮有意义的事情。这次春节回家,我把家里的许多老照片通过扫描仪进行了数字化,然后通过一个免费工具对老照片进行了修复、着色和动态化。效果特别好,老照片里的故人又活过来了,家里人也都很开心。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这里了解下详情:https://weibo.com/1295620034/Ld2DbxBK1

另外下周newsletter将停更一周,播客Steve说也会停更一期。期待在假期结束之后与大家重逢!

【探店深圳卫健委,千万级大号背后的真相竟然是......——文章,中文, 凉意】
凉意:很多人喜欢深圳卫健委的公众号,这篇文章透露了一些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做官媒又受欢迎,并不是斗机灵标题党玩梗这么简单。比如里面有一条“把官家做了什么,换成民众能获得什么”仅这一条内容思路的转变,我就举双手支持,因为它其实也是权力部门工作逻辑的改换。受欢迎,是因为说人话,和说到心里去。
Steve:公众号文章作为许多人生活中最普遍的媒体形式,它的创作逻辑和形式是如何与内容相互影响的,在这片文章里也可见一斑。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2HO7d0Xl-cgUO4pLxcO0_Q

【《身份政治》,作者弗朗西斯·福山——书籍,中文,Steve推荐】
Steve:最近读完了福山的《身份政治》,本来是当做政治类作品来读,没想到从中获得了相当多心理学相关的观点和思考。一个是作者在前面几章里系统地梳理了“自我”这个概念的演变,从苏格拉底在《理想国》中提出的“欲望-理性-激情”人格理论,到路德进行宗教改革时提出的以信为义,到卢梭对存在感受和社会对个体压迫的讨论,再到康德将道德选择和意志作为人类尊严的中心。这一系列脉络清晰的梳理令我收获颇丰。另外本书也对现代心理治疗的社会角色进行了批判,认为心理治疗在美国催生的自恋文化导致社会普遍去政治化,进而使得为社会正义进行的斗争沦为个人心理问题。基于卢梭对自我的定义,现代心理治疗师们既无意了解内在的实质内容,也无意探究周围社会是否公正这种抽象问题,而只关注改善病人的自我价值感。这种批判让我很有共鸣,因为我一直都对心理咨询行业的工具化和视角局限在咨询室内的事实感到不满。

这本书的易读性在这类题材里算是非常强的,译者的翻译也相当出色,非常适合既对人性有思考,同时又对社会和政治问题关注的朋友们,帮助你跳出个人化,心理化的视角,看到世界发展的历程与趋势,也培养更多的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豆瓣: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604961//

【孤独之下,独居时代丨青山资本2021年度消费报告——文章,中文,Steve推荐】
Steve:很推荐这篇报告,简洁明了,提出的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让我对未来世界有许多猜想和好奇:”独居时代的到来,人类个体的内心、外在,都在逐渐发生不曾设想的演变。个体之间,亲友关系,社区的意义,以及人与社会的关联,也在随之发展,产生新的社交状态。长此以往,人也会在探索与自己的关系时走入新阶段。个体为什么而存在,每个人的答案总会烙下时代的印记。“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GsCWP-fRjagqoNXm11NLPQ

【《同行:戏剧疗愈之路》——纪录片,英语中字,Molly推荐】
Molly:我想推荐纪录片《同行:戏剧疗愈之路》/ Procession(2021),讲述了六名童年时被天主教神职人员性侵的男子走到一起,开展一个受戏剧治疗启发的实验。他们根据记忆、梦境和经历创造了虚构的场景,意在探索教会的仪式、文化和等级制度,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导致他们在被虐待时无人吱声。在正义还为来临的时候,创造出了一个支持疗愈的空间。

一方面我被这些人所遭遇到的伤害以及结构性的背叛而感到愤怒,另一方面很惊喜在荧幕上看到男性能够如此坦然地表达情绪和感受,兄弟情在脆弱中诞生,特别明显的一点是你总能看到他们彼此拥抱,问彼此:“你感觉如何?”这也让我想到近期曝出的全国知名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梁岗10年性侵20多个男生的案件。我在想我们是否能够以多样的形式,给予受害者/幸存者足够的支持和声援,重新反思男性气质和对权威的盲从。我也觉得影视娱乐和心理学、心理治疗的跨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让虚情假意的娱乐快餐多一些真诚和滋养。

豆瓣页面: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5584709/
观看资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h41147Ta/

【互联网为什么让我们越来越不开心?——演讲稿,中文,Steve推荐】
Steve:这是小宇宙APP的CEO kyth在腾讯研究院所做的一个演讲,我觉得讲的很好,从技术和产品设计的角度去解构了互联网对人们情绪的影响究竟是怎样产生的,非常推荐。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ALSqoh_mGOgOoKJ_NLNl8Q

【《阿姐鼓》——音乐专辑,梁鸿儒推荐】
梁鸿儒:我对“专辑”的理解是从这张《阿姐鼓》开始的:何训田先生因一个灵感,开始了多年多次到西藏的采风和创作,遇到朱哲琴后才觉得这个专辑可以制作出来了。一张专辑对我来说是创作者们一个整体的表达而不是几首歌曲的集合。聆听的时候建议不要做任何其他事情,将自己投入到音乐所以营造的世界之中,尝试去感受创作者所表达的。同时也推荐另外一张适合整体聆听的音乐专辑:优人神鼓的《禅武不二》,一个声音营造的寺庙“日常”生活。

豆瓣:https://music.douban.com/subject/1394660/

【几年后,中国每年会少一千万人,但最该担心的还不是这个……——文章,中文,王喆辰推荐】
王喆辰:一边是舆论对人口减少的担忧,一边是求职招聘时各种年龄歧视、性别歧视等挑挑拣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到底是人口是多是少?关键可能在于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在于对每个劳动者的尊重和重视。
梁鸿儒:非常认同,我们现在对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利用都属于粗放型的,比较费人,身心的损耗非常严重,成本在不断累积。
凉意:是的,有一种论调,但凡说到北欧,就说人家自然资源丰富云云,人口很少很多政策很好操作云云。然后我问,那同纬度的东北自然资源是不是也丰富?现在人口是不是也很少?那为什么我们看东北就完全不是这样看待?人多人少只是一个很粗糙的维度,可能更重要的人被组织起来和相互协作的方式。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z5tt3F2gQfCW3ce9lXlVOw

【“底层男性的悲哀自古如此?”: 延续香火的念想与多数绝嗣的现实——文章,中文,梁鸿儒推荐】
梁鸿儒:这是一个基于族谱的以统计方式进行的研究。从一个侧面可以窥见在我们国家大部份的历史时期的生育状况。在这个迎来人口拐点大时代以及准备回家过年的小时间的档口读到,带我从一个新的视角看到人口的繁衍和个人命运的关联。在政治意义上人作为一个个体的含义和价值将会发生重大变化,但我们被对待的方式能不能更靠近一个“人”,而不是“人口“或者“人丁”?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k40VRhcpIQG24ejrZ2yUHg

感谢你的阅读,祝你有愉快的一周。如果喜欢我们的newsletter,也欢迎将它转发或推荐给朋友!

【Steve说每周通讯是播客节目Steve说主播史秀雄发起的基于电子邮件的newsletter服务,致力于摆脱社交媒体的算法围困,改善人们的信息摄入质量,为订阅者提供优质的中英文信息。每周内容由多位往期播客嘉宾推荐(推荐人介绍:https://steve.hedwig.pub/i/steve-shuo-newsletter-1 ) 我们还成立了志愿翻译团队,将优质的英文信息介绍到中文互联网世界里来。志愿者全部是本通讯的订阅者。订阅本通讯或查看往期内容可以到:https://steve.hedwig.p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