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好,给大家拜年了,祝大家牛年大吉!
【日本17岁JK富婆爆红:爸爸像18岁小鲜肉还年赚1亿,林志颖是你吗?——中文,图文,凉意推荐】
凉意:本周推荐这篇,标题相当爆款可以忽略。可是里面采访到的那家人真的让我喜乐了一整天。光是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家庭存在就已经很让人欢喜。他们是那么地鲜活、有趣、率真、自然又彼此相依地活着。
Steve:凉意老师的播客《超智游戏》最新一期(18期)节目也蛮精彩的,里面有一段他和他伴侣争执问题的录音,他很好地示范了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听听看。
【《荷欧波诺波诺的幸福奇迹》,作者伊贺列卡拉·修·蓝博士——中文,书籍,学霸猫推荐】
学霸猫的书摘:
1、遇事不要只是用脑去思考该怎么做。只要你抛开对那件事情的执念,一切就好了。只要自己有执念,事情就不会有理想的结果。
2、一个人想干一件事,一般都是有所打算的。但是“想要结果”这一思维活动无形中也会变成一种限制。因此,我一贯坚持的做法是,尽量只考虑如何将自己的行为动机归零。
3、希望这样,希望那样,都是自己的执念,抛开这些,只有达到哪样都无所谓的零状态,事物才会开始朝着最佳方向发展,朝着真正有利于世界的方向发展。
4、想当棒球选手,想当宇航员,这类目标和愿望,都只是记忆带来的欲望,都是非零状态的表现。
5、站在零坐标点上,努力不努力都没关系,该发生的事情自然会发生。以财富为代表的人们需要的那些东西,其实只在零状态的地方存在。
Steve:学霸猫老师也写了一篇新年祝词,和我曾经的一篇祝词不谋而合:https://mp.weixin.qq.com/s/l_gnf_v-ZkP2vrH3bFD91Q
【《夜航船》,作者张岱——中文,书记,叶壮推荐】
叶壮:本周推荐,最有价值的“碎片化阅读”:《夜航船》。我用最近四五个月的时间,睡前随便翻翻看完了。上至天文星宿,下到晚上狗吠不止怎么办,中间还有各种八卦故事与掌故短文。非常有趣。往小了说,翻翻解闷,往大了说,这本书可以让你在今天这个人人是专家的时代,勇敢的质疑有的人并不靠谱。至于《夜航船》的书名来由,摘抄如下:从前,有位僧人与一位文士同宿于夜航船中。文士高谈阔论,僧人敬畏慑服,双脚婘缩而眠。过了一阵,僧人感觉文士言语中多有破绽,就问文士说:“请问这位相公,“澹台灭明’是个人还是两个人?” 学子说:“是两个人。” 僧人又问:“这个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学子说:“当然是一个人!” 僧人听了笑着说:“这么说来,还是让小僧先伸伸脚吧。” 我这里记载的,都是我目力所及的浅俗事物而已,希望我们姑且记记,只要别让僧人随便伸脚就可以了。所以就给这本书取名为《夜航船》。
【“阳刚之气”的理想与现实: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男人是如何理解男子气概的?——中文,专栏,林子人推荐】
林子人:本周推荐一篇我自己写的文章。我知道Steve一直在探讨男性气质的问题,恰好最近“阳刚之气”的争议颇多,我想在这个问题中引入历史的角度。回顾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公共话语和社会心理,我们可以发现剧烈变动的时代往往会引起男性对“性别失范”的焦虑,而“塑造男性典范”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也往往总是存在间隙。“阳刚之气”“男性气质”的内在矛盾在于它是不确定的,永远需要“他者”来衬托。男子气概不是与生俱来之物,而是一种在文化上强加的、男性必须遵从的理想,而当实现这一理想的外部环境趋于恶劣之时,它亦反过来加强了对男性的规训。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能看到19世纪英国社会和当下中国社会性别规训趋于强势的相似之处:这两个社会都在见证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和传统性别角色的逐步瓦解。
Steve:我也补充推荐一篇论文《宿舍劳动体制与男性工人:一项对富士康工厂的研究》,是对富士康男性工人的男性气质维护行为的研究,和林老师的这篇好文两相对应,对前阵子关于阳刚之气的争议是很不错的讨论。
林老师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gr-VHflHsgs2Dzz-r6oZ0A
富士康研究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xuQHmliBwmgYrcCzADDPEA
【诺奖得主的结论被推翻,金钱能带来的幸福,真的没上限——中文,文章,王喆辰推荐】
王喆辰:最近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又发表了一项抓人眼球的研究,研究者声称,金钱带来的幸福感没有上限。这与以往研究的结果不一致,十几年前的研究发现,当美国人的家庭年收入超过7.5万美元以后,幸福感增加的幅度就非常缓慢了,但是新研究采用了新的测量方法,得出了略有区别的结论。与以往研究一致的地方,是金钱越多,总体上能够提升幸福感。不一致的地方,是这种提升作用没有上限。我的意见是,需要谨慎地看待结果,PNAS之类期刊经常发表一些耸人听闻的研究,但是争议很大,而且往往很难复制(比如之前那篇“在飞机上看到头等舱更容易感到不平等,从而产生'机怒症'”就备受抨击,在实验设计上有不少不严谨的地方)。另外,研究反映的是总体趋势,但是并不代表适用于每个个体,所以哪怕报道了这样的结论,作为个体的我们每个人也不用感到惊慌,很可能你就是那个并不为金钱多寡而容易影响心情的人
Steve:补充一篇对这个研究的质疑:https://lindeloev.net/new-pnas-paper-income-is-a-poor-way-to-improve-well-being/
王喆辰:这篇反对文很有意思!首先它指出了原文在结果呈现上的小伎俩,即仔细看x轴的话,你会发现income的增长并不是线性的,然而原文作者将它画得像线性一样(很可能是做了log处理),导致结果看上去像是“收入越高,越幸福”,然而实际上应该是“收入越越越越越越越越越越越越高,越幸福”。换句话说,看上去像是“收入增加一格,幸福增加一格”,实际情况是“收入增加20格,幸福才增加一格”。此外,收入和幸福感虽然有显著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对于解释幸福感是很小的。就像批评文的作者指出,收入仅仅解释了1.5-4%的幸福变化水平。换句话说,带来幸福的因素有很多,收入增加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而已。
【Antar——中英文,手机app,Jess推荐】
Jess:给安卓用户推荐一款app,Antar,让你内在的各个部分都有说话的机会,再也不用只是在脑子里打架了,也更容易达成彼此的体谅。自己跟自己聊天,不小心聊到深夜,孤独中又有些小幸福。苹果用户可以加入waiting list等一等https://getantarapp.typeform.com/to/fxtumgBc
Jess分享的自我对话示例:https://imgchr.com/i/y6tC8J
【中国慈善家2020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 资中筠:回归本真——中文,访谈文稿,Molly推荐】
Molly:读到上面有关幸福感和收入的研究很有趣,也让我想到资中筠老师的一个简短的采访,关于“散财之道”的论述。资中筠老师认为,在资本主义不断地产生两极分化的今天,公益创新成为缓和矛盾、存进社会改良的一种新的探索尝试。我被她对社会和人性的洞察和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深深打动。
【鲁迅少年时玩伴“闰土”,长大后情况怎么样?看完结局我会心笑了——中文,文章,曹雪敏推荐】
曹雪敏:分享一篇讲“闰土”后代的故事,结局还挺让人感动的,以及真可谓知识改变命运
【Blue Maqams,艺人:Anouar Brahem ——音乐专辑,梁鸿儒推荐】
梁鸿儒:来自突尼斯的奥德琴(Oud演奏家Anouar Brahem 自1980年代起,秉持演奏传统阿拉伯音乐同时开始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即兴演奏家交流,自1994年与Jan Garbarek合演的《Madar》专辑开启了他与爵士音乐的缘分,尔后其演奏类型虽然多以世界音乐为主,但是爵士乐那自由奔放的性格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他,而本作便是Anouar Brahem将阿拉伯音乐与爵士乐二者交融出最优异、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分享一个我自己欣赏这张专辑的角度:爵士即兴演奏中,演奏者之间并没有事先商量好的默契,简单来说就是没有乐谱,这种“不靠谱”的演出,靠大家现场互动拉扯然后产生音乐上的和谐,而非按照乐谱“重播”出来的安排好的协调。在听的时候,可以留意不同乐器(奥德琴,鼓,贝斯,钢琴)如何带着自己的动机和想法尝试进入的音律的互动中,这是有张力的不完全配合但又不相互排挤的较量,进而达到一种不放弃自我不趋同的和谐。
【我眼中的春晚:家庭与家国价值的维系者和促进者——中文,文章,Steve推荐】
Steve:本周我分享的是蛮喜欢的一个博主@兔主席 写的有关春晚的讨论。目前社交媒体上涉及春晚的讨论想对事业都比较窄,许多年轻人都站在特定的价值位置上,去挑剔春晚所呈现的某些内容。兔主席这篇文章为理解春晚这个文化现象提供了一些更为多元和宏观的角度,一方面分析了它令人失望和衰落的原因,进行了中肯的批判,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它承载的价值,构想了建设性的愿景。总之我在阅读当中是有受到诸多启示,认为是一篇值得分享的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