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说newsletter #2

2021/02/09 08:26

亲爱的读者,

本周就是春节了,祝你在新的一年学有所成,思有所悟,心有所属,希望大家都健康、充实、充满希望。也许我们的通讯可以成为你春节假期的精神食粮,你会注意到有的内容的确和这个节日有些关联。

【一个普通孩子被无条件爱的18个瞬间——中文,文章,凉意推荐】
凉意:这个言简意赅的漫画我第一时间转发了,也引发了自己朋友圈的刷屏。我想它很有共鸣,很多人都期待能被这样养育,也有的人惊呼自己就是这种养育的受益者原来自己爸妈那么先进。如果我们无法得到某种鼓励,那至少我们透过这些漫画确认自己理想的样子,在未来可以做怎样的父母。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95N3GM_LnuupdgmYB6PP-g

【对马岛之魂——多语言,游戏,叶壮推荐】
叶壮:本周我推荐的是一款游戏,《对马岛之魂》。这款游戏主要的背景是蒙古帝国与镰仓幕府之间的元日战争,跟其他以战争为背景的游戏相比,这本就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题材,但其中对于角色、情感、民族矛盾、边境生活和个体追求的刻画,力道非常独特稳健。另从游戏的角度上讲,本款作品有反抗刺客信条、孤岛惊魂等系列作品套路化开放世界的尝试。再从文化角度上讲,本款作品的主创工作室是个美国工作室,开发团队绝大多数为欧美人,但具有非常地道的剑戟片体验,倍儿黑泽明,也很有趣。

预告片观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E411W7DS?from=search&seid=7654193642713145542

【论节日的文化功能——中文,论文,曾家达推荐】
摘要:节日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根植于文化土壤之中, 以特定的仪式纵向传承并横向传播文化, 对文化系统的运行起着不可替代的效用。 从民俗学、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 节日是对既有文化系统诸要素之间关系的民俗式的记录与解读, 又是历史的抽象化的现实影像;节日是对既有文明的认定与维护, 是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媒介与工具, 又是对民众施以文化濡化的重要途径。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期节日发展的新趋势, 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探讨, 能更好地发挥节日的文化功能。
Steve:我们对于节日的体验通常是个人层面的,或许你不太想过节日在社会和文化层面有怎样的含义。这篇论文就为思考这个问题提供了系统的框架。今年许多人就地过年,年味淡了,社会文化的转变以及疫情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冲击都有很大关系。

来源:
http://www.cssn.cn/zt/zt_tbzt/2015yx/2015yxlw/201502/W020150228616927745575.pdf

【葛兆光:全球史为什么要关注疾病与自然?——中文,演讲和文稿,梁鸿儒推荐】
梁鸿儒:在我过往比较熟悉的“历史”中,政治军事以及其中的重要人的叙述是故事的主线,但在这些因素之外,人类的历史往往受到生存圈的影响:疾病和自然环境在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全球式的视角能拓宽我的视野到世界的范围去看一些更共同和普遍的因素对人类行为轨迹的影响。打个比喻:我在台下看人类历史大戏,英雄人物是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剧情就是那些政治军事的重大人类活动,而生存圈就是整个舞台的背景。去了解这个背景带来的影响,让我看到历史的更多层次。

来源:https://shop.vistopia.com.cn/article?article_id=zyrwl&source=article (阅读全文或许需要下载平台app)

【The Power of Addiction and The Addiction of Power: Gabor Maté at TEDxRio+20——英文,视频,Molly推荐】
Molly:最近在看Dr. Gabor Maté的作品。他对“瘾”的理解(药物上瘾、性瘾、关系上瘾、权力上瘾等)让我很受启发。他认为,“瘾”不是一种病理化的行为,而是一种表达痛苦的方式,源于童年没有被满足的需要,特别是真实和依恋这两种需要。我们是否能reframe对问题的理解,超越以暴制暴,从情绪需要入手去解决个体/群体/政权之间的冲突问题呢?

来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723951/ (无字幕)或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6cYcSak6nE (有英文和繁体字幕可选)

【原来乌鸦喝水是真的——中文,视频,曹雪敏推荐】
曹雪敏:分享一个有趣的乌鸦喝水的实验,万物有灵——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随机应变
Steve:顺便推荐一本相关主题的书《万智有灵:超出想象的动物智慧》,作者弗兰斯·德瓦尔,深刻地挑战了人类对动物心智能力的各种假设。

【无神论者该信仰什么?——英文,文章,Jess推荐】
Jess:文章很长,但一步步逻辑严谨地推演,加上配图,完全不枯燥,很值得坐下来一口气读完。你会清晰地感受到极大的敬畏和谦卑,不是对鬼神,而是对……(不剧透了)。或许那就是无神论者的“天堂”。
Steve:对英文不好又希望阅读英文原作的朋友,我强烈推荐DeepL.com,是一个基于机器学习的在线翻译平台,其准确性大大超过谷歌翻译和其他平台。

来源:https://waitbutwhy.com/2014/10/religion-for-the-nonreligious.html

【看了以前“丧心病狂”的广告,小孩能长大真不容易——中文,文章,王喆辰推荐】
王喆辰:我这周推荐的是这篇文章,刚开始读的时候是带着猎奇和好玩,读完以后细思极恐,我们这个时代的广告宣传、乃至这个时代的理念,真的是有益的吗?几十年以前的社会,从广告可以一窥,儿童是可以吸烟的、可以喝碳酸饮料的,而放射性元素是可以强身健体的。在今天,这些理念已经被证实是对身体有害的。然而今天的社会里,又有哪些观念的背后,其实是隐藏着恶魔呢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Lchy-Ixw0oQ_L2HJ_VZY6A

【人在月圆前那几天会睡得比较晚、比较少——英文,论文,卢美妏推荐】
卢美妏:你是否有注意到,月圆前那几天会睡得比较晚、比较少呢?

这篇研究还挺有意思的。研究者认为月圆前会睡得比较少,是因为在狩猎时期是少数在夜里依然可以看得见的时候,因此人类会把握时间,利用这段时期来进行狩猎或进行其他事物,也因此在接近月圆时就会减少睡眠。这样的习性长久下来被内化保留着,以至于现代人虽然不需要靠月光但还是会有这种表现。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研究者找了98位居住于阿根廷的库姆人(Qom,不是Qoo),根据维基百科,这是当地最大的土著团体。然后在这群人中找了三个部落,一个有电、一个没电、一个介于有跟没有之间。透过活动腕表纪录1-2个月的作息情况。研究者的假设如果正确的话,那么满月的影响应该在没电的部落会最明显才对。

结果发现,整体来讲在满月时会延后30分钟入睡,而睡眠时间会减少50分钟,不过这现象在三个部落并没有显著差异,甚至在有电的部落有睡得更晚、更少的趋势。后续研究者也找了464位西雅图的大学生进行同样的纪录,分析后也发现一样会有月圆前几天睡得晚、少的现象。

既然真有这种现象,那原因是什么呢?有可能这种远古时代长时间流传下来的行为,在电灯普及后甚至加重的这个问题。而另一个可能性则是月节律的影响。说到生理节律,一般人都会想到的是约日节律,也就是以一天为周期的节律。但事实上生物体也存在的月节律与年节律,最常见的就是女性的月经周期以及冬眠现象。而刚好每逢满月就睡比较少,或许就是月节律在背后影响所导致。

来源: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7/5/eabe0465

【山海情——中文,电视剧,Steve推荐】
Steve:你可能会觉得电视剧也有可能成为优质信息源吗?其实我也不太相信,但是《山海情》确实还蛮不错的。我喜欢它的原因不是情节感人,故事励志之类的,而是在于它给生活在安逸的都市环境当中,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我展现了这个世界另一个截然不同的面貌。它的故事讲的朴素又真实,演员阵容非常强,基于真实故事改编,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历史感。主旋律的感觉会有一点,但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要说有什么收获,这部剧展现的维度非常多元。你既可以看到人类面对贫穷和恶劣环境时的种种短视、自私和冲动,也可以看到人际关系中的信任、协作与情感之美;既可以看到农村生活的艰难辛酸,也可以获得对农民价值体系和生活态度的共情理解;既可以看到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混乱性,又可以体会人性之光照亮绝望的过程。我想大多数读者都是城市里生长的人,这部片子非常humbling,非常能让人跳出习以为常的视角去看待生活。

当然,这是我作为一个比较喜欢思考总结,上纲上线的人的观后感。这部片子每个人看了都会有自己的感受,而且也蛮适合和家人一起观看的,或许看完之后也能增进一些对上一代人的了解,开启一些有关家庭历史的对话。若能实现,这也算是对春节假期一种极有意义的利用。该剧可在各大视频平台搜到。

感谢你的阅读,再次祝愿节日快乐!

Steve